??? 2006年7月18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并開始實施“食品用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生產許可通則”及“食品用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國質檢食監[2006]334號文)。9月8日發布[2006]第133號公告,對列入目錄的3類39種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實施市場準入制度。
??? 為保證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生產許可制度實施效果,維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障食品安全,國家質檢總局決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查處未獲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生產許可證的生產銷售行為。
?? 此項QS認證是對食品包裝制品企業實行的第一個市場準入強制認證制度,基本上等同于生產許可證或質量安全許可證,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廣東省的相關企業通過QS認證的情況如何呢?對此本刊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 據了解,目前全國食品用塑料制品合法生產企業有4,000多家,到2008年2月底,獲得QS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為1,500余家,約占總數的40%。廣東省生產食品用塑料制品的企業約有500家,到2008年2月底已經獲得QS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為294家,占總數的60%,說明廣東省大部分的企業已經獲得了QS生產許可證書。這些企業包括:深圳市迅寶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東莞中央化學有限公司、佛山塑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奇妙包裝(深圳)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方包裝有限公司、希悅爾(佛山高明)包裝有限公司、廣州市信聯智通實業有限公司、可口可樂裝瓶商生產(東莞)有限公司、廣東華業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
??? 據廣東省包裝技術協會塑料包裝專業委員會主任兼秘書長黃鋼透露,目前廣東省通過QS認證的基本上是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而中型企業則大多在觀望,通不過QS認證的都是一些小企業。尚未通過QS認證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汕頭、潮州、順德、江門,其次是東莞和深圳一帶。
(注:截止到2008年2月底,已經獲得QS認證的廣東企業詳細名單請見廣東包裝信息網http://www.daidaid.com)
??? 總體來看,廣東省食品包裝企業QS認證過程還是比較順利,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一些企業不能通過QS認證呢?為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凱發環保技術中心主任董金獅。據董金獅介紹,自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對塑料產品實施市場準入制度以來,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人員及有關專家,走訪了幾十家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企業,幫助許多企業進行整改并順利獲證,同時也發現了以下六項普遍存在的問題,供參考。
??? 1.企業內部分工不合理
??? 有些企業的檢驗部門和生產部門在一起,存在著生產指標檢驗的不合理現象,更有甚者,企業的生產、品管和技術是一個部門,由一個人負責三個部門的工作等。針對這個問題,《審查細則》明確要求,檢驗部門或人員必須獨立行使權力,并對質量問題有否決權,這是在全面質量管理階段已經明確了的老問題。一些中小企業主要考慮資源條件(如工資支出)來分工,特別是生產服務分工中更把供應、檢修、安全、行政等部門歸一人管理。當代企業的分工應從資源、技術和效率方面綜合考慮,如一個人從事單一的操作,易走向熟練,增進效率,有助于技術改進,促進整體經濟的發展,才能推動市場開拓,反過來又深化分工和技術進步,企業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 2.企業整改認識不夠
??? 據了解,在食品用塑料制品企業中中小企業約占95.9%,這些中小型企業如按具體產品實施細則的要求進行整改時,需投入一定的費用,有些企業感到困難,徘徊不定,也有些企業不愿意投入,如一些企業需在車間入口處增加風淋、洗手及更衣設施以及使車間達到三面光滑(地面、墻面、頂面)的要求,這是最基本的投入,然而有些企業的領導表示,如需投入則繼續觀望,持過一天算一天的不負責任的態度。
??? 3.不按文件操作
??? 有些企業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部門及崗位職責規定不適宜;技術管理制度不完善,工藝文件不受控,沒有技術文件控制清單;抄襲或者照用別人的文件。因此,文件不適宜或不嚴格按照文件操作現象普遍存在。如工序操作者不知道有何操作規程,檢驗員沒有檢(試)驗規程,有的操作者口述操作過程與規程不一致等。上述現象也說明企業沒有對上述人員進行培訓。
??? 4.清潔生產存在嚴重問題
??? 不少企業生產環境臟亂,有雜物堆放,車間內墻根裂縫掉有土塊,墻角有蜘蛛網,門框及電源箱上以及設備底部槽內發現普遍積有明顯的灰土,缺乏對個人衛生的監控等。上述問題與審查細則的要求嚴重不符,存在這些問題說明車間管理者缺乏清潔生產意識,設備保養責任不到位,衛生制度不落實。
??? 5.檢驗能力弱
??? 企業沒有相應的實驗室等檢驗場所,有些較大企業也只有一個檢驗員且沒有資質,缺乏檢驗手段,如一次性塑料餐飲具生產企業沒有玻璃平板,不知道計量器具如何定期檢定,沒有檢驗規程,只能完成簡單的出廠檢驗和過程檢驗,對于原輔材料只能核對數量,按合格證驗收,很難實現從源頭把關的要求。
??? 6.質量管理體系(簡稱QMS)未突出產品特點
??? 有些企業雖已按ISO9001標準建立并實施了QMS,但識別QMS所需過程時,沒有更好地理解產品特點和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因此,QMS與市場準入體系差距較大。產品是指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其特點為食品用,應滿足食品衛生性和衛生管理辦法的規定。衛生法第十二條規定,上述產品必須符合衛生標準和衛生管理辦法規定的要求。如能更好地理解并滿足上述要求的話,應在QMS的基礎設施(6.3條)和工作環境(6.4條)兩個條款中做出明確的規定,并有效實施的話,這些認證企業車間的清潔生產不會嚴重到如此程度。
董金獅表示,以上問題是通過考察了解所發現的普遍問題,希望引起有關企業的重視,積極投入改造,完善上述問題,否則,很難通過國家審查組的嚴格審查。
??? 論及企業通不過QS認證的原因,廣東省包裝技術協會塑料包裝專業委員會主任兼秘書長黃鋼表示,目前國家的查處力度不夠,通過QS認證所需投入大是主要原因。要通過QS認證,必須從生產、采購、質檢、倉庫、行政等整個流程都要有相應的人員配置,而一些小企業根本連質檢員都沒有!除人員配置外,硬件改造、設備購買等往往要投入十幾萬,中型企業是不愿意投入,而小型企業卻根本無力投入,如此通過QS認證談何容易呢?
??? 國家質檢總局于2008年1月1日起,開始對列入準入范圍的產品進行無證查處。對于未列入范圍的產品暫時不予查處,等待有關標準和實施細則完善后再行考慮。但是國家明令禁止的產品,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將被徹底淘汰出局,不得申證、生產銷售和使用。
??? 進入無證查處階段后,已經獲證的企業可以正常生產;已經提出審查申請,但正在審查過程中,還沒有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必須在產品上標明“試制品”,并將每批產品送指定檢驗機構檢驗合格,才可以出廠銷售;尚未提出審查申請的企業,不得生產,經營者不得經營,食品生產企業不得使用其產品。
??? 根據《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簡稱《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企業未按照《管理條例》規定申請取得生產許可證而擅自生產列入目錄產品的,由縣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局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生產的產品,處違法生產產品貨值金額等值3倍以上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管理條例》第四十八條規定,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未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列入目錄產品的,責令改正,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因此,各種與食品包裝相關的企業都應高度重視該項準入制度,按照要求積極投入,盡快完善軟硬件設施,不要存在僥幸心理。
??? 食品包裝市場準入制度的實施,會從根本上提高食品包裝行業的總體水平。QS強制生產許可的實施將會使食品包裝企業重新洗牌,命運走向形成三類:1/3的企業由于管理體系健全、產品質量過關容易獲得QS許可證,這部分企業基本是大企業;1/3的企業由于管理體系不是很完善、產品質量時好時壞,因此將面臨整改,其管理成本將加大; 而剩下1/3的企業由于管理非常混亂,技術工藝落后,產品質量極不穩定,這樣的企業即使整改也很難獲得QS許可證,將面臨淘汰出局的命運。
??? 根據北京凱發環保技術中心人員對眾多企業的考察了解,結合申證的有關要求,董金獅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生產企業領導一定要高度重視,早日了解政策的變化以及有關申證要求,早日進行準備,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整改和審查工作的開展;二是一定要嚴格按照審查通則以及細則要求的53項內容進行整改,在專家以及專業部門的指導下,從根本上改變過去松散的、質量不穩定的經營模式,為消費者的健康負責,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負責;三是食品包裝經營者和用戶一定要積極尋求合法的供應商,早日選擇獲證企業的產品,防止更換太慢給自身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
??? 深圳市迅寶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是生產環保食品包裝容器的高新技術企業,較早通過了QS認證,該公司劉關清董事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客戶對是否通過QS非常關注,建議未通過QS認證的企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一步改進、規范工作。
??? 廣東省包裝技術協會塑料包裝專業委員會主任兼秘書長黃鋼則認為,企業除了做食品包裝應盡快通過QS認證外,亦可考慮轉做化妝品包裝,因為化妝品包裝不需要通過QS認證 。
??? 五、結束語
??? 據董金獅介紹,國家質檢總局于2008年1月1日起對無證企業的查處工作由于春節及“兩會”影響并沒有實質性動作,不過自4月1日起將在全國統一部署相關查處工作。而此前各地相關機構已有所動作,例如北京近日已有3家未通過QS認證的企業遭有關機構查處,相信4月1日以后各地將會有更多的未通過認證的企業被查處。
??? 不僅如此,在市場上,未通過QS認證的企業亦將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采購商在采購時將不再采購沒有QS標志的產品,消費者也將對沒有QS標志的產品不理不睬,未取證的企業將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厄運。
??? 因此尚未取得QS認證的企業應加倍努力,爭取早日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