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年僅18歲的李天田所在的公司正好與希望集團有一次合作,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邀請她們?nèi)コ啥肌T缇蛯钐焯镉兴劊娒婧髣⒂篮猛蝗粚λf:聽說你講課不錯,明天你給我們公司的高層講一次吧!劉永好還鄭重地安排了集團內(nèi)30多個總經(jīng)理級的高級管理人員聽北京來的“營銷專家”、18歲的李天田講課。“我當時聽到這話的第一感覺就是我得立即買機票飛回北京,我哪有本事給高層講課。”李天田說。但李天田最終還是沒有飛回去,因為不能沒有集體的榮譽感。回憶那次講課,李天田說:“雖然我為了講課使出了渾身的解數(shù),但這其實不是講課,只是我當時記憶力好,把我聽過的別人講課的內(nèi)容記下來了,鸚鵡學舌般地給他們說了一遍。”講課的當天劉永好正好有事飛往北京了,等他晚上飛回成都以后,對李天田說:“聽說你今天講得不錯,我沒聽著,你給我補一補吧!”說著就坐在她的對面,拿著本邊聽邊記起來。這一講劉永好和她成了忘年交,她也成為了希望集團的高級顧問。
而在一年前,高中畢業(yè)的李天田加入北京金鑼文化公司時,因為既沒有學歷又沒有工作經(jīng)驗,她能爭取的工作還只能是接電話、訂盒飯,每月拿180塊錢。但在李天田看來都有新變化、都有新的機會。做了半年多的辦公室小妹她就抓到了一個絕好的機會。這個機會讓她從此“跳”了出來,獲得了成長空間。
1997年春天,李天田所在的公司與中華職工教育社合作,招收一批下崗女工直銷客戶公司的產(chǎn)品。為了讓下崗女工做好工作,需要安排一些培訓,但什么是培訓?怎么做培訓?沒人知道。公司十幾個同事各有各負責的項目,問誰接這個工作,沒人吱聲,李天田卻舉起了手:“讓我試試。”老總竟然答應了。
為了這個培訓,她忙了一個月,把所有能用的資源通通用上了。當時,培訓機構(gòu)很少,最火的培訓就是傳銷培訓,為了了解培訓到底該怎么做,天田辦了幾家傳銷銷售人員的卡,到各種各樣的培訓劉上去聽,但讓她受益最大的是安利公司的培訓課程,它讓天田了解到了培訓的“標準”是什么樣子。她大約又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買書、看書,搜集了大量的信息,最后終于編成了一本培訓資料。